大家都已经知道10月5日这天,具有日裔血统的英国籍作家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而让众多国人更为熟悉的日本作家春上村树、东野圭吾等还在“陪跑”。
相比之下,石黑一雄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有两条:其一是格局,其二是语言。但瑞典文学院颁奖给他的原因是,他的小说“有强烈的情感力量,挖掘了人类与世界虚幻联系下的黑洞”(in novels of great emotional force, has uncovered the abyss beneath our illusory sense of connection with the world")。这是从思想深处对作品的极高评价,但我们今天不谈这个,我想从客观层面和表面现象谈谈个人对石黑一雄获奖的原因,那就是格局和语言。
石黑一雄的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他的文笔和风格为他赢得国际的承认。他写作的眼界宽阔,没有局限在某个国家,并常常以身为一个“国际主义作家”自诩。
“年轻一代我是一位希望写作国际化小说的作家。‘’这是石黑一雄以世界为格局,对自我写作的一种约束或是目标。写国际化小说,要了解各种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不同之处与相同之处。国际化小说突出的应该是共同点,所以读他的小说会感到很贴近、很真实。那是因为,世界上各种国家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都有着或多或少类似经历或具有相同重要意义的生活景象。
这样去讲故事,无论是游走天南海北的大人物,还是偏居一隅的小人物,都将有所共鸣,又像是感同身受。这是个满世界日益趋向国际化的时代,只有具有国际化思维、国际化格局的文学者,才能绕过国家与文化的鸿沟,将任何政治、商业、社会变革模式和文艺方面的问题,进行高水平的讨论而母庸参照任何国际相关因素。然而,我们现在早已超越了这个历史阶段。
“如果小说能够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进入下一个世纪,那是因为作家们已经成功地把它塑造成为一种令人信服的国际化文学载体。我的雄心壮志就是要为它作出贡献。”
资料显示,石黑一雄直接用英语写小说,自始至终是以西方审美为标准去创作。这种语言上的把握绝对是获奖的一个关键。这么来看,村上春树等日本作家想要结束“陪跑”,恐怕得好好找一名具有文学修养的好翻译。
石黑一雄虽是在1954年1月8日出生在日本长崎,但在他6岁时,其父海洋学家石黑静男因前往英国北海石油公司工作,将石黑一雄和姐姐富美子带到英国生活。
他从6岁开始就生活并成长在英国,受到了英国文化和传统的强烈熏陶。他已经渐渐地把自己当成一个地道的英国人,其语言思维模式也完全硬英式化。
最初,石黑一雄用日语的叙事方式写英文小说,达到一种故事人物仿佛在说日语的效果。之后,他意识到应该有一种可以超越翻译的表达方式。石黑一雄不断在写,而脑海里,却不断地在进行各种各样的翻译。
正是由于对两种语言的熟悉,才使得他能够在语言运用方面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近乎完美地将小说中的人物性情与故事的发展表达得淋漓尽致、跃然纸上。